指标管理(1)

上面讲的都是如何去定义指标,定义指标之后如何评价指标,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管理指标。但是开始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指标管理。

一、为什么要进行指标管理

指标作为业务和数据的结合,它基础是数据统计,指标也是量化业务效果的依据。既然和业务挂钩那就会有说不明道不清的变化,其实着也是我们做指标管理的主要原因,业务在快速发展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业务的口径和逻辑都在发生变化,如果不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话就会出现指标口径模糊逻辑不清。
我们可以从从业务、技术、产品三个视角来看:

业务视角

业务分析场景指标、维度不明确;
频繁的需求变更和反复迭代,数据报表臃肿,数据参差不齐;
用户分析具体业务问题找数据、核对确认数据成本较高。

技术视角

指标定义,指标命名混乱,指标不唯一,指标维护口径不一致;
指标生产,重复建设;数据汇算成本较高;
指标消费,数据出口不统一,重复输出,输出口径不一致;

产品视角

缺乏系统产品化支持从生产到消费数据流没有系统产品层面打通。

二、如何进行指标管理

就数据平台来说,指标算是元数据的一种,指标的维护和管理是有套路的,下面就简单分享下关于指标的管理——指标字典。
指标字典,其实就是对指标的管理,指标多了以后,为了共享和统一修改和维护,我们会在Excel中维护所有的指标。当然,Excel对于共享和版本控制也不是很方便,有条件的话,可以开发个简单的指标管理系统,再配合上血缘关系,就更方便追踪数据流转了。
主要内容包括:
(1)指标编码
为了方便查找和管理,我们会对指标定义一套编码
(2)业务口径
指标最重要的就是,明确指标的统计口径,就是这个指标是怎么算出来的,口径统一了,才不会产生歧义

口径梳理
一开始指标的梳理是很麻烦的,因为要统一一个口径,需要和不同的部门去沟通协调;
还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出现,需要去判断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指标,是否可以用其他指标来替代;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理清楚。
而且第一版指标梳理好之后,需要进行推广和维护,不断地迭代,持续推动,让公司所有部门都统一站在一个视角关注问题。

(3)计算公式
对业务口径的翻译,需要业务方告知你从哪里的数据去计算